欢迎访问株洲芦淞区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报告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计划草案
更新时间:2014-04-15来源:作者:字体[ 大 中 小 ]
──2014年2月18日在株洲市芦淞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瑜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芦淞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新芦淞、新创业”为工作主题,以“建新城、促两型”为工作总抓手,以省“三量齐升”和市“三个率先”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基础攻坚和环境优化,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GDP253.2亿元,增长11.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27.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1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70元,增长10.1%。
(一)突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更优化。一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18.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1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贡献工业产值13.4亿元。高精传动、山河智能、中航通发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阿若拉”、“罗特威”、“飞虎”等三款整机下线;株洲通用机场在中南地区率先开工建设;我市首支产业债券--总额8亿元的“国投2013企业债”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将用于芦淞服饰市场的发展升级。二是商贸三产以转求变。2013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1亿元,增长13.9%。“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在服饰商贸和服饰加工领域优先推进,132家个体户主动注册为公司,新增“四上”企业89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专项补助”的原则,实质启动“一平台·五中心”的芦淞服饰产业公共平台建设,株洲民间金融中心揭牌营业,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成功上线,株洲金芦淞服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暨芦淞服装出口促进中心成功运营;株洲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正式组建。三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2013年,我区按照“三个提升”工作要求,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130亿元,农林牧渔产品均保持稳定增长,“千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536亩,幼林补植和抚育18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07%;农业经济呈现出优势特色凸显、亮点不断增多、后劲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
(二)突出项目带动,经济增长更稳健。项目招商方面:2013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8375.44万美元,同比增长19.31%;实际利用内资32.11亿元,同比增长32.31%;共整理、策划和包装重大项目14个;共签约引进株洲航空服饰东部新城、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平台等15个项目,其中,“港洽周”成功签约4个项目,签约资金115.2亿元,居全市第一;第六届“湘商大会”成功签约8个项目,签约资金81.4亿元。项目投资方面:下发了《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抓项目增投资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完善了株洲市重大项目信息跟踪管理平台,及时调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确保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平稳增长。201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同比增长27.5%。项目建设方面: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5个市级(含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为年计划的110%,其中中航通发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20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均稳步推进。
(三)突出平台建设,园区发展更强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园区再攻坚”精神,以建设通航基地、服饰名城,打造航空服饰东部新城为目标,着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革新、扩容提质等工作。下发了《芦淞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相关单位职责的通知》、《园区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园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园区产业经济稳步增长。2013年董家塅高科园与建宁经济开发区共完成技工贸收入154.84亿元,工业增加值53.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上缴税收4.13亿元。全年两园(两城)新开工项目28个,竣工项目17个;招商引资项目14个,到位资金15.63亿元;共批回土地2521亩,完成拆迁2115亩,建成标准厂房19.9万平方米;初步统计,园区平台公司新芦淞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1.52亿元,资产总额比年初增加17.29亿元,增长率为408%。
(四)突出基础设施,城乡发展更协调。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航空、服饰两大千亿产业相关规划的编制评审定稿;实质启动了株洲航空服饰东部新城商业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完善了京姚片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策划方案。坚持基础先行。以“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力推动我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机场大道一期集体土地部分2.2公里和天枫路一期350米的路基施工;实质启动江渌路一期(龙泉段)、下穿铁路涵洞建设、铁东路(江渌路-迎新路)、果园路(石宋桥-东环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年完成乡村公路建设约190公里,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坚持提质升级。完成了制镜路、制镜支路、茅山组路、大塘冲路等4条街巷的提质改造工程;完善了城区主要道路及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大了辖区市政设施维护、道路监察工作力度;启动了龙泉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城区绿化管养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城管绿化考核中取得4个第一、4个第二的好成绩。
(五)突出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更健全。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破除发展瓶颈,着力抓好了“三项改革”:一是向市场要资金,向改革要活力,多元化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初步统计,2013年,新芦淞集团获批授信8.86亿元、实际到位8.36亿元、总资产达到21.52亿元;芦淞国投集团获批授信8.73亿元、实际到位3.33亿元、总资产突破18亿元。二是继续推进征拆体制改革,理顺征拆体制。在国有土地征收上打破思维定式,探索实现“模拟征收”、“亲情征拆”、“行政拆违”、“司法强拆”等多种手段;在集体土地上因地制宜实行“村(社区)为主”模式,全力确保了“百日攻坚”大会战圆满成功,工作完成量居河东三区第一。三是创新推进市场群税收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场群“个转企”、“小升规”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多措并举规范税收秩序,市场群税改调研文章入选省委《送阅件》,呈送中央、省主要领导批阅,并得到新华社充分肯定。
(六)突出民生为本,社会发展更和谐。民生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民生支出比重超过65%。为民办实事取得成效。市里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均全部或超额完成。社会保障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等主要工作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实现提质。成功获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区”等荣誉;继续推进白关、大京、姚家坝三个乡镇(管委会)学校改薄消危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力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体育路中学和七中被评为“株洲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医改工作深入实施。白关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姚家坝卫生院综合楼等5个卫生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湖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合参合人口受益率大幅增长,基药制度为农民药费减负达40%左右;落实公卫均等化服务,强化控制预防,慢病示范不断巩固;推进中医药常态运用,争创省级中医药示范单位。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区全民健身中心正在办理报批报建手续;完善了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抓好了文化市场整治;全民健身工作长足发展,山鹰艺术团荣获株洲市广场舞大赛二等奖。民政工作固本强基。完成了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社会救助不断加强,城乡低保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人均救助金额均超出省、市目标;创新发展养老福利事业,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等新模式;芦淞区首家日托中心--盛康日托中心正式开业。安居工程狠抓落实。全年布点安置房建设项目15个,实现交房717套;棚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131.8万元,新建项目22个,整治项目4个,其中幸福村棚改项目主体已经封顶即将交付。科技工作连续8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36.2亿元,同比增长22.7%。计生工作连续9年保持“国优”、4年获评“省模”,创文、创卫复审、创交模复审等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安全、司法、法制、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等其它各项事业均取得明显成效。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主要措施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加之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
从国内来看,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中央在坚持稳中求进和深化改革创新等因素作用下,将会在金融、财政、行政、新型城镇化等领域作全面部署,极大激发社会改革的动力和活力,但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增速正处于转换期,加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从区域来看,2014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国家、省、市政策总体利好,改革开放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导向切合我区发展实际。面对兄弟城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只要我们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发展空间上,更加注重东向、南向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县域崛起”为工作契机,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目标,以“建新城、促两型”为工作总抓手,以“两城”大开发为主战场,以挖潜区域内生动力为主阵地,以切实推进项目投资为主引擎,着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芦淞区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综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我区现实发展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等需要,立足我区实际,201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新兴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振兴战略,继续把“项目兴区”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做强两园、做大项目、做精基础、做实民生、做优环境,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新芦淞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为:GDP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8%;万元GDP能耗下降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其他各项事业均有新的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进产业振兴攻坚,带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突出新型工业化。振兴产业,工业是基石。把园区作为工业振兴平台,加快园区发展升级,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提升园区整体规划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和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产城一体、园城融合”建设目标。航空产业方面:立足航空动力、通航整机、配套衍生“三大领域”,积极对接国家通航政策,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活用自身中航工业军工技术和军民结合优势,积极争取通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全力推动中航通发、中航标准件、北航小蜜蜂、罗特威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株洲通用机场建成运营。服饰产业方面:进一步抓好市场群、龙泉总部基地、白关服饰产业园“三大板块”转型提质、开发建设工作;完成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7.8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竣工交付,力争玉城服饰产业园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年底竣工验收;筑巢引凤,着力外引一批优质服饰品牌企业,推进15家佛山童装企业实质落地;引导和扶持服饰加工企业(户)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二是突出新兴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推进服务业与传统加工业结合性融合为思路,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支持以经天纬地(湖南)电子商务运营公司为龙头,加快构建“一带三主体”的芦淞电子商务体系,促成有形实物交易与虚拟电子商务的完美融合;加快株洲(芦淞)服饰产业带和株洲服饰电商城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完善芦淞服饰网、服饰购、人才网等一批本土平台功能配套,实施电子商务行业品牌化战略;积极支持株洲民间金融中心、株洲金芦淞服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全力做好株洲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启动新芦淞商贸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三是突出农业生态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观光农业发展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三大重点;深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好“五小水利”项目计划与实施;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30个“绿色村庄”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探索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依托阳光三农网搭建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流转服务管理体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扶持力度,指导好“三位一体”合作社建设;努力实现“产业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
(二)坚持以产城融合为重点,提升城镇化水平。2014年是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也是我区推进“两城”建设的攻坚年。一是突出规划先行。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加强白关、五里墩、京姚片区与航空服饰两大千亿产业已有规划的布局衔接和资源整合。二是突出产城融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互进,围绕“工业强镇”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产业向城镇集聚,培育核心增长极;同时,打好园区攻坚战役,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三是突出以城生财。在城镇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放大市场经营效益,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资格局,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经济辐射功能。四是突出城乡统筹。以白关镇为龙头,统筹相邻兄弟乡镇之间的协作和互补,推进基础设施大提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新城建设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坚持以项目兴区为重点,蓄积经济发展后劲。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后劲所在。2014年要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系统谋划项目工作。一是抓实项目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引进“法国透博梅卡”、“加拿大普惠”、“成都大鹏航空”和“北航蜜蜂系列飞机生产”等航空产业项目落户,着力引进“香港多力牛仔”等国内外知名服饰生产企业入驻;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内资突破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引进5家以上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辖区。二是抓实项目储备开发。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加强与中央、省、市项目衔接,争取更多项目挤入盘子,实现重大项目有序交替;同时,立足服饰航空产业的实际需要和投资计划,着力谋划和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三是抓实项目推进落实。加快出台《芦淞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我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投资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在全区掀起项目建设高潮,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四是抓实项目要素保障。统筹调度土地供应,盘活存量,搞好储备;积极探索资金筹措新路子,做大做优平台资产,实现多渠道融资;推进征拆攻坚,确保项目按时进场。
(四)坚持以基础攻坚为重点,夯实经济发展基石。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争当全市“城镇扩容提质攻坚战”主力军的先导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一是突出路网建设。继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按照“拉开框架、打开通道、展开路网”的总思路,加快构建航空服饰东部新城“一环一场”主框架。全力推进机场大道(一期)、江渌路一期(龙泉段)、铁东路、果园路、江湾路、服饰大道一期、株金路一期、服瑞大道一期、千亿大道一期等道路建设;配合做好湘江六桥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修建工作。二是突出提质改造。深入推进市场群提质升级工作,加快“一江三港”综合整治,配合做好湘江风光带(河东段)建设,力争完成洗水工业园整体搬迁;启动文化园提质改造(株洲市博物馆)、白井卫星城中心镇区提质扩容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绿化提质、小街小巷改造、城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三是突出配套完善。继续推进新城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配套,构建完善、安全、便捷的现代公共设施体系;完成芦淞路涵洞、四桥匝道、龙泉路、陈家塘路等排水管网改造。
(五)坚持以民生工程为重点,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加快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合理整合各项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推进基本公卫服务城乡全覆盖,扩大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改善社会事业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着力增加社会创业就业。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扶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创业基地的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等。三是着力增强社会保障。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开辟参保缴费新渠道;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四是着力加快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南华一村、沙堤二期安置房等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搬迁扩建、中医院全科医生实训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以芦淞市场群、“三合一”场所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实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遏制一般事故,全力打造平安城区。按照“两年达标、三年夺牌”的目标,确保2014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圆满成功。
(六)坚持以全面小康为重点,着力建设美丽芦淞。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为指导,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牛鼻子”。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全体民众进一步参与小康、感知小康、认可小康,共建小康。二是强化责任。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强化指标分解,确保任务到位、责任上肩。三是强化监测。实时动态掌握各相关指标的进展情况,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并落实应对机制。四是强化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强化结果导向和延伸运用,形成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