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株洲芦淞区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报告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计划草案

株洲市芦淞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更新时间:2013-03-01来源:作者:字体[ ]

株洲市芦淞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2月26日在株洲市芦淞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瑜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芦淞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2011年以来增幅回落的运行态势,下行压力加大。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新芦淞、新创业”的工作主题和“建新城、促两型”的工作总抓手,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全省“四化两型”建设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企业服务年”三大活动,2012年全区社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经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23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24.2%、3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长3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万元、1.6万元,分别增长14.7%、21.8%。

  (一)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2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16.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两大工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23.2%;高新产值达77.8亿元,同比增长2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亿元,同比增长38.8%。航空城启动实质性建设,山河智能、高精传动、中航通发、通用机场等一批骨干项目稳步推进。服饰城建设不断提速,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完成“金色沙堤”一期安置房和童装产业园一期征地拆迁,成功获评“国家级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新芦淞国际总部基地成功引进央视动画、小飞龙等一批重大项目,并启动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

  (二)商贸三产优化升级成功引进株洲庆云酒店重建和中南摩托车市场改造项目;编制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三年规划和《中央商务区产业规划》;启动五里墩、白关、大京、姚家坝乡镇农贸市场规划选址;金冠服饰、汉华国际广场、七星潮流购物公园建成营业(试营业)。出台并推行了《鼓励芦淞服饰产业发展扶持措施》,成功评选“芦淞服饰金牌销售代理商”12户;芦淞服饰网上批发商城“服饰购”正式上线;本土品牌“青藏绒”成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百变空间、荷影、天下赢、吉宇鸟、韩仙子、哎酷等六大品牌成功获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谷邦、百斯盾、钡禾、卡轩娜等四大品牌荣获“中国服装优秀渠道品牌”;芦淞服饰迈上新的历史起点。

  (三)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特色农业彰显活力。大力发展现代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城郊休闲农业,建成蔬菜、优质稻、瓜果三大“万亩基地”;全区特色农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农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注册商标2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夯实。编制完成了《芦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报告》;完成了三联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京、官庄两大灌区主抗旱渠系配套及改造规划的前期工作,启动石庄和芭蕉水库工程施工;完成了约110公里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四)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全面完成航空城、服饰城、枫溪生态城控制性详规和分区规划编制,启动通用航空和服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现了新城空间布局、产业、土地、生态“四规合一”,城市版图更为清晰。完成株董路、江渌路一期以及枫溪大道延伸段三条主干道建设;完成荷叶冲路、金都北巷、金冠巷、人民二路及百江路5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启动航空城内机场大道、启腾路、千亿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绿化提质工作、廉租房建设等均有效推进。棚改进度居全市第一,“幸福仁家”成为全市样板。白关镇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五)社会民生协调发展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市里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均全部或超额完成。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劳动、曹塘坝、操坪等6个社区被评为市级“五好充分就业社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等主要工作指标全部超额完成。教育事业实现提质。荣获省“示范性社区教育实验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等称号;重点实施白关、大京、姚家坝三个乡镇(管委会)学校消危改薄攻坚计划,农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面推进初中创优建设,初中办学实力整体提升;城区学校扩容建设深入推进,七中、体育路中学扩建完工,贺家土小学开工建设,景炎新校完成部分土地报批。医改工作纵深推进。完成庆云、董家塅、龙泉、公园、枫溪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新建或改造任务;全区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了基药零利率销售;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三合一” 模式卫生健康服务室、全市首个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大众体育工作取得成效,荣获株洲市第三届“龙腾国际杯”健身广场舞大赛金奖。民政工作成绩显著。完成了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社会救助不断加强,城乡低保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金发放超额完成省、市目标;养老服务得到发展,中心敬老院开工建设。科技、安全、司法、法制、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等其它各项事业均取得明显成效。

  (六)固定投资持续增长以“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项目引进开发,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全力促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79亿元,为年计划的114.3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4.27亿元,分别增长19.1%、47.3%;共策划包装项目25个,共签约引进项目16个;完成了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筑巢引凤成效明显。

  (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按照园区“职能归并、效能整合”的工作机制,实行了“园政合一”改革,充分发挥出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园区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效破解了制约芦淞产业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整体包干、司法前置”的征拆新模式,创造了征拆“芦淞新速度”;制定并实施了服饰航空两大千亿产业发展系列扶持机制,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创新开展了“和谐芦淞180”等主题活动,芦淞更加和谐稳定。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措施(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是“新芦淞、新创业”的突破年。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将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总需求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出口增速仍将低位运行,消费基础作用有望增强,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从区域看,我区未来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已清晰明定,“建新城、促两型”的总抓手切合区域发展实际,切合国家政策基本面;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好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内需拉动政策、产业优化政策,以及长株潭“两型”示范、中部崛起战略等重大机遇,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织造新城,在加快服饰航空产业发展中营造新城,在推进生态、民生建设中塑造新城,就一定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外部形势,立足我区实际,201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芦淞、新创业”为主题,以“建新城、促两型”为抓手,突出“项目、改革”两条主线,全面推进服饰、航空、休闲旅游三大产业跨越发展,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新芦淞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长足发展。

  (二)主要措施一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航空产业方面。按照“统筹规划、基础先行、集团发展、整机突破”的总体思路,坚持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立足省级战略定位,加快编制通用航空产业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并用足用活长株潭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政策;加快项目招商,积极对接中航工业、国际国内通航制造企业和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大航空整机及配套产业项目的对接和引进工作,实现由发动机制造向整机制造及通航配套服务转变;加快中航通发、山河智能、南方宇航、罗特威直升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机场大道、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配套基础建设。服饰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快完善白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白关镇乡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芦淞千亿服饰产业集群未来十年总体发展规划》、《芦淞中央商务区和市场群提档升级规划》等八个产业专项规划编修工作;加快服饰研发、设计、创意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应;全力推进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做好新芦淞国际总部基地、新芦淞国际服饰大厦、洗水工业园整体搬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高标准、高规格举办中国·株洲(芦淞)国际服装节,展示芦淞风采;积极培育一批“金牌服饰生产企业”和“金牌销售代理商”,努力新增一批规模服饰加工企业。商贸服务业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商贸,引进和培育高端商务、现代服务、总部经济等新业态;完成新芦淞国际广场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建成芦淞现代服饰物流中心和株百物流二期,加快烟草物流、金世纪果品大市场二期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按照“京姚”一体化思路,加快整合大京、姚家坝旅游休闲观光资源,推进城郊农家乐、乡村游、生态游等项目开发,重点抓好大京国际旅游度假区、枫溪国际生态水城、枫溪生态城等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方面。以稳生产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2-3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积极引导推进万亩高产优质稻、万亩蔬菜基地、万亩瓜果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特色”的格局;积极引导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是以基础建设为先导,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北提、南拓、东进”的总思路,努力构建“五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在继续做好北部建成区提质升级的同时,全面做好南部新城规划建设。抓新城建设。重点抓好枫溪大桥(湘江六桥)、枫溪生态城、机场大道、服饰大道一期、株金路一期、服瑞大道一期、江渌路(龙泉段)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启腾路、迎新路、铁东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拉开东部新城大建设大开发主序幕;完成100公里农村公路、8座危桥改造和乡村样板路等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大京供水一期工程;同步推进新城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配套,构建完善、安全、便捷的现代公共设施体系,为新城开发夯实硬件基础。抓旧城改造。重点抓好湘江风光带(城市防洪工程)河东段、芦淞市场群提质改造两大基础工程;抓实大汉希尔顿、新芦淞国际服饰大厦、金三角国际财富中心、中瑞曼哈顿花园二期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对株曲路、茅山组路、制镜路等4条小街小巷的提质改造工程;全面推进钟鼓岭、二公司、幸福村等一批重点棚改项目;继续推进城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公共停车场改造以及绿化提质等工作,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新形象。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按照“以民为本、民生优先”的思路,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建设幸福新芦淞。继续实施乡镇学校改薄消危工程,启动贺家土小学扩建和景炎新校建设;对公办初中整体实施改造提质和装备升级;深入实施“五名”培育工程,创办2所省示范性幼儿园。大力推进以医疗工作一体化、城乡卫生均衡化、中医药运用常态化、医疗服务平价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工程,着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创“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全省“健康强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做好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加大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发展壮大养老事业,完成中心敬老院二期建设,形成高品质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以芦淞市场群、“三合一”场所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实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遏制一般事故;继续推进“平安芦淞”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平安城区。按照“两年达标、三年夺牌”的目标,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四是以项目引资为载体,加快固定投资增长。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抓谋划、促招商,抓前期、促开工,抓投产、促效益,以大项目、大投入,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突出产业招商。以推进服饰航空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沿海服饰产业转移和低空领域到2015年基本全部开放两个重大机遇,引进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新高潮;力争全年重点策划包装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资突破30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突破8000万美元,引进5家以上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芦淞。加大“双争”力度。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两大公司、两大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民生事业组织申报一批项目,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狠抓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任务,以“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十大民生实事”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倍加重视项目前期,引入常态监管考核机制,提升转化水平;认真谋划年度重点项目库,明确责任,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协调督导,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创新开展乡办、职能部门投资竞赛活动,建立良性竞争机制,确保2013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